很多人在使用MJ绘画真实风格的作品时,经常会使用 “realistic” 或者 “photorealistic” 一类的词汇。但实际上,这类词汇是一个绘画风格的术语,不仅不适用于MJ画真实的照片,反而会适得其反,画出更差的效果。如果你想用MJ画出真实感的照片,就不要使用绘画风格的术语,而是使用摄影术语。比如相机品牌或焦距这些,这样的词汇更能让MJ生成具有照片效果的图像。“A landscape with mountains and a lake, Nikon D850, 24mm f/1.4 lens, natural lighting, golden hour.”
下面这个Prompt使用了具体的相机型号(Nikon D850)、镜头规格(24mm f/1.4)、光线条件(自然光照、黄金时分)等摄影专业术语。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更接近真实质感的自然风景照片。MJ进行模型训练时,会从互联网上获取对应的图片和文字描述。而文字描述是以英文形式进行提取的,比如一个男人的照片,对应的文本描述可能就是“man”。但是世界上除了使用英语的国家,还有几十亿的非英语语言国家。这些国家的人在上传图片时不会使用英语来给图片打标签。于是就导致了MJ不仅不会识别英语之外的语言,而且当你输入“man”想画一个男人时,MJ总是会画出一个英美长相和穿着的男人。这种偏见还存在于很多地方,比如“nurse” 倾向于生成女性, “terrorist” 倾向于生成深色皮肤的阿拉伯样子的人。所以当你想要画某些特定人物的图片时,务必要提前指明人物的国籍或者种族。另外在使用阿川AI的时候,如果输入的是中文,请务必点击右上角翻译功能,翻译成英文后,再提交任务。MJ作为一款AI绘画工具,它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。我们输入一段文本,它对于这段文本的理解,主要是来源于互联网上存在的那些照片。比如我们输入“bird”,MJ对于这个单词的理解可能是鹰、知更鸟、鹦鹉、乌鸦、火烈鸟甚至是企鹅等等。那最终MJ画出来的效果可能就是随机结合了这些动物特征的一个合成图像。尝试从一个“傻乎乎”的、对三维物理世界、历史或科学一无所知的机器的视角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AI。这种提示词依赖于AI对“未来”、“高科技”和“飞行的汽车”这些概念的理解。但是AI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可能和我们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同。那代入AI的视角,我们就可以转而使用更具体、更描述性的语言。这样的话就不是依赖AI对“未来”或“高科技”的主观理解,而是提供了具体的、可以直接解释的细节。那最终AI生成的图片就会更准确,更符合我们的想象。很多人使用MJ时总喜欢凑一大堆词,但实际上由于CLIP的标记上限是77,所以MJ能够接收到的单词量也是有限的。我们可以粗略的把MJ单词上限看成是50个,也就是说,我们输入给MJ的单词量不要超过50个。超过50个的话,那Prompt最开始的部分就有可能被截断,导致MJ绘图时丢失重要内容。那如果一段Prompt内容过长,应该怎么样缩减长度呢?比如需要画一位在夜晚的神秘森林中穿着未来风格盔甲的女战士。而且很可能会超过AI系统处理的标记限制,太多的细节也可能会让AI难以捕捉主要元素。那我们就可以提取这个画面的关键视觉元素,去掉冗余的描述,最后凝练成这样:像“a”和“the”这些冠词通常不会对MJ理解Prompt的主要内容产生太大影响。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对图像的某些细节或构成产生一定影响,比如图像中某物体的出现或位置。所以为了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混乱或细微变化,在输入Prompt的时候可以直接省略这类单词。两者的提示词对于MJ的理解生成效果几乎是完全一样的。连词:比如 "and", "but", "or"。介词:比如 "in", "on", "under"。助动词:比如 "is", "are", "was"。量词:比如 "some", "many", "few"。这些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与“a”和“the”一样,对于MJ理解生成图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。当提示词数量达到上限的时候,可以优先考虑去掉这些无意义的标记。如果你想让MJ强调某个细节,没必要在这个细节上使用太多的修辞,只需要改动一下单词的位置。Prompt中的第一个描述词会对最终生成的画面产生最强烈的影响,而最后一个描述词对画面的影响最弱。所以我们可以把单词的顺序当成是一种MJ增加权重的规则。只是把“恶劣的南极风景”和“繁华的未来城市”这两个元素互换了一下位置,最终出图的效果侧重点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,且明显偏向于开头的元素。所以,如果想突出强调某个画面元素时,可以用调换顺序的方式来代替增加权重词,以减少冗余的描述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ai-huihua.com.cn/aihuihua_111.html
AI绘图